当代青少年成长和突围

时间:2022-05-30 12:45: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青少年成长和突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当代青少年成长和突围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突围4篇

【篇1】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突围

当代青少年如何爱国

客观看待国家的一些问题,学会不同角度看问题,要有联想的能力,兼听则明,.也要有大气量面对他人的善意的批评,直白的指责,甚至恶意的诋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结合具体环境辩证对待事物,虽然我国在一些事物的宣传上存在片面化,庸俗化的现象,但很多从道理上是对的.就拿上述三点举例,如果片面的认为这些只是无味的说教和洗脑,显然,至少这几点你做的还不够好.不轻信,也不妄疑,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少数掌握好平衡的人之中,他们中的极少数,便成为了社会建设的骨干栋梁.

1.加强社会责任感

一、当然是要把社会责任这种意识放在心上,这是很必要且很重要的。

二、仅仅把它放在心里却无实际行动,这就是纸上谈兵,那具体要怎么做呢?大的方面就不说了,同学们碰到的比较少。小的方面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看到有人在大街上扔果屑及时上前劝阻,在公共汽车上吸烟时及时上前提醒,更甚至像儿歌里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交给民警叔叔手里边。”这些都是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总之:“勿以责任小而不认,勿以责任大而不敢为。”

青少年有了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看清人生的方向,明确人生的目标,可以不提丰富,提高、完善自我。从国家角度讲,也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

2.加强爱国主义精神

要立爱国之志。我们要时刻做到: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祖国需要我去扛枪保卫她,我就去扛枪;
祖国需要我去攻克科技难关,我就去攻克。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我们要牢记毛**的“落后就会挨打”警言,要学习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现在好好学习,将来用我们的一技之长,报效我们的祖国。总之,千方百计使我们的祖国强盛起来,使我们的人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挺起腰杆走路,这才是炎黄子孙应有的实际行动,应该具备的的拳拳爱国之心

3.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学习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公益广告,通过广告里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形象的说明了改变命运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知识,知识是怎样获取的呢?是靠不断学习积累的。学生阶段,我们学的是一些基础知识,通过最初的学习,使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走向社会,我们不断的学习,让我们掌握生存的技能。
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途径,。学习对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现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教育体系制度也在进一步健全。把学习作为精神需求和政治责任,把学习作为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始终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提高素养和水平。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时代

总之,为中华之崛起,奋斗终身。

【篇2】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突围

榜样力量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和践行

作者:张晓丹;

作者机构:河南大学;

来源:同行

ISSN:1671-6868

年:2016

卷:000

期:009

页码:P.348-

页数:1

中图分类:G63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道德教育;榜样教育;榜样力量

摘要:榜样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每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榜样都能彰显出它独特的政治教化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特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榜样的树立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当代中学生的德育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榜样形象培养,并能及时有效的发挥其推动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作用。

【篇3】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突围

当代青少年现状分析

当代青年现状分析

  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青少年对社会事件的态度和应对行为,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的成长长期以来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思想、心理状态和行为上。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受社会影响很大。从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来看,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经济相对较好的一代。他们大多数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当代青少年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当代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弱化趋势、消费心理畸形、政治素质的弱化。三个更有代表性的想法、心理学、行为问题。然而,影响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主要有: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社会文化+趋势方向四个方面。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经历了社会多方面的考验,他们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因此,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思想+行为问题必须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当代青年心理问题的特点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个性化

  当代青少年是改革开放创造的一代人。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多样化的,他们受到了各种文化的影响。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多样化,大多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追求独特性,因此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呈现出个性化特征。近年来“非主流”文化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自我实现

  在当代青少年的成长阶段,他们曾经受到金钱崇拜的打击。在日益富裕的物质环境中,当代青少年缺乏与他人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过于自信。因此,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具有自我特征。

  (3)焦虑

  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当代青少年面临着更大的工作竞争和生活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居住空间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当代青少年在心理问题上表现出焦虑。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患者在人口中的比例已逐渐上升至2%-3%,焦虑症状在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常见。

  二,当代青少年的行为特征

  (一)创新行为的强化:当代青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思想上受到多民族文化的影响,冲破了单身的牢笼。因此,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2)爱的行为特征: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当代青年的自由恋爱,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

  (3)网络行为特征: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多数青少年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技能。通过互联网来理解和掌握信息,这只是当代青少年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4)自杀行为倾向:近年来,高中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自杀等事件屡见不鲜。这是因为一些青少年缺乏自知之明,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健全,压力较大,这使得当代青少年在行为问题上有自杀倾向。

  第三:当代青年的心理、思想、行为问题

  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思想、行为问题主要在于:消费心理异常;
政治素质的弱化;
利他行为的弱化。

  (一)消费心理畸形

  个性化的心理特征使当代青年过分追求个性化,在消费中表现出过度的奢侈和浪费。自我的心理特征使得当代青少年在消费心理上只考虑自己的需求,缺乏价值消费等社会公益消费理念。焦虑的心理特征促使当代一些青少年通过过度消费来缓解自身压力和焦虑,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政治素质的弱化

  总体而言,当代青少年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度仍然不高,主要表现在不同层次引起的关注度差异上:1.总体而言,青少年对政治热点的关注度低于中老年人。2.性别差异明显,女性对政治热点的关注程度普遍低于男性。3.教育水平差异。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关注政治。然而,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仍占中国社会的大多数。4.地区差异,即东方对国际和国内政治的关注高于西方,南方高于北方,这种差异相当明显。

  (三)利他行为的弱化

  在过去20年的社会转型中,青少年利他行为的弱化变得越来越普遍。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概念的颠倒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对当代青年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对当代青年问题的分析和当代青年与历史青年的比较,对当代青年提出以下看法:

  (一)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世世代代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做人的榜样和标准。它是一份具有影响力、可以继承、不断创新和发展、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形状”和“灵魂”

  (二)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批评,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自强不息。

  经常自我反省有助于自我完善和完善,有助于我们人格的发展和塑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同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完善自己也是及时的。

  (3)关心时事,了解国际国内事务,热爱祖国,提高政治素质。

  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品质。祖国培养了我们。我们应该以百倍的热情和努力回报祖国的教育和培训。关注时事和政治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和国内形势,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我们仍需努力的地方。我们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

【篇4】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突围

青少年的成长的特点和成长的环境

一、青少年的成长的特点

青少年成长是指青少年逐渐形成并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特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培养一定生活技能,进而成长为能够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传承社会文化、推动社会变革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亦即基本社会化过程。一般社会化理论认为,这一过程能否顺利展开与完成,与个人生理条件(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智力潜能等)和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社区、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体等)有关。

1、自我意识逐渐产生。如果说儿童的自我意识主要是借助于成人的评价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那么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已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再把父母教师的话视为“绝对真理”,而是遇事喜欢自己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青少年开始出现的独立性的本质特征。但也应该看到,青少年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还是很不成熟的,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而表现出幼稚性、片面性。

  2、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独立性和成人感开始显露出来。他们要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问题。这些心理要求一旦受到外界的阻碍,便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并诱发“逆反心理”的产生。

  3、“闭锁心理”明显出现。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上的突然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给青春期带来神秘感。青少年虽然知道其中的奥秘,但出于自尊又碍于向别人请教,同时随着与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内心体验不断敏锐,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轻易不肯向人吐露。这种“闭锁心理”的出现,说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已有了质的飞跃。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闭锁”也容易造成心理“疙瘩”,若这种“疙瘩”越积越多而又得不到及时解开,会使青少年背上心理包袱,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4、性意识开始萌发。随着性机能的迅速发育和逐步成熟,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萌发。他们渴望了解性知识,渴望与异性交往,部分学生可能开始恋爱,但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性意识和性道德,所以不少青少年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各种过错,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成长特点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速度明显处于不平衡状态,呈现出生理发展快与心理发展慢的倾斜。

二、环境与青少年成长

人的成长离不开不幸对于其发展的影响,环境的好坏甚至变化都有可能直接造成成长的变化与异变。青少年是家庭的寄托,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是家庭的使命,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青少年成长环境可以概括为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交际群体。

1、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1.1家庭环境方面

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育、发展的第一场所。在家庭里,青少年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国内外研究证明,青少年的早期生活经验,将深刻地影响其一生。在家庭诸要素中,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父母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家庭居住环境等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这些家庭要素中出现问题,那么无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其深远的消极影响。父母之间关系越融洽,家用设施现代化程度、父母对子女关心程度、家庭决策民主程度越高,则越有利于青少年成长。

2.2 社会社区环境方面

居民关系越密切,治安状况越好,流动人口越少,则越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社区环境主要指家庭居住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周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治安管理、文明程度等因素。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具有增多的趋势,犯罪率有上升的可能,人际关系有日趋疏离和淡漠的大势,所以,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局面。但是,这些都是就全社会而言的,只要加强社会社区建设和管理,在某些地域或小区创造良好的、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也是完全可能的。

2.3 学校环境方面

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过程受学校教育教学风气、水平,及教育工作者个体专业水平、教育水平、职业道德的影响。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教育水平、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教育的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虽然从量上,这种影响远远少于家长的影响,但他们的影响往往是深刻的。由于目前中小学教师只具备专业资质,而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对学生心灵伤害事件屡有发生,对学生心灵的负面影响范围较广。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具体来说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教学质量越好,学校名气越大,学校硬件设施越好,学生管理越严格,教师对学生关系程度越高,则越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因此,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加强学生管理便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2.4 交际群体方面

在交际群体中,影响较大的是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在众多同辈群体中,青少年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最突出,对同辈群体的依赖最明显。这是因为在青少年同辈中,青少年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在:(1)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的需求和促进情感的发展成熟。(2)同辈群体也可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3)同辈群体是青少年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4)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影响。(5)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培养社会角色,学习行为规范的影响。6)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环境适应能力和合作竞争的本领。

当然,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并非总是积极的,也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并造成破坏作用,促使青少年逆向成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同辈群体所承载的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存在着相悖的一面。如结伴酗酒、抽烟、打架等,使群体的性质向消极型转化,从而其传递的文化也与社会主流文化背道而驰,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不利影响。(2)同辈群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自卫性和排斥性。群体的归属感较强,这易使被排斥者产生孤立感,自尊心受损,影响到往后的情感表达,还可能导致在“报复心”驱使下的各种反社会行为。(3)群体内部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对成员的控制是非正式性的,随意性较强。一旦群体内规范与社会行为规范相悖时,群体内强大的无形的制约力会促使青少年屈从于群体行为规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4)同辈群体易导致意气用事。凭着“朋友义气”、“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等观念,不加思考地帮助群体成员解决各种疑难问题,这不仅不利于群体成员形成正确的行为模式,无助于培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5)青少年易受群体核心人物的影响,但这种魅力型权威也易导致盲目性。一旦他的言行偏离了正确的轨道,群体成员也会误入歧途,产生各种反社会行为。当然,相对于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交际群体的作用要小得多。

创建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不仅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政策依据,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家庭、学校、社区、文化传媒等与青少年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因素,着眼青少年健康成长,着眼祖国的未来发展、社会的进步,相互配合,不断总结适合青少年发展需要的经验,汲取惨痛的教训,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重视孩子的教化是迄今不变的传统。科学地认识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更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以上是关于《青少年的成长的特点和成长的环境》这个题目的,一共3300字。

下面是具体的解决方式,根据具体的考试内容可写可不写,或者根据需要列出题干,内容可适当增减

国家对学校、社区已制定了较完善的法律,并提出具体的要求。下面就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及文化传媒方面,结合青少年发展需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力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坚持不懈地进行。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
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道德教育应该各有侧重。要重视道德养成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把对青少年的道德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为规范上。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贯穿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比如适时开展少先队跨世纪雏鹰行动,从小培养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同时增强他们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的能力;
中小学团队组织广泛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在青少年迈入成人阶段的时候,通过成人预备期教育、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和18岁成人宣誓仪式,进一步强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的作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规律,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上出现的青年现象的引导,满腔热情地肯定青年的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时代的要求、与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相违背的倾向。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少年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为青少年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青少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2、 强化家庭教育职能,提高家教质量,改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早期开发作用、长期感染作用、环境熏陶作用都是学校和社会教育代替不了的。对于父母来说,生育子女是一种本能,而教育子女,把子女培养成为一个有用之人.才是父母爱的升华。培养、教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养不教,是父母的失职;
教子不善,是父母的罪恶。国家应制定颁布家庭教育大纲,教育大纲主要包括家庭的规范,家庭的教育义务,家庭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具体监督和落实大纲的部门以及对虐待、放纵孩子作恶、失职的家长予以处罚和约束等内容。应针对当前家庭教育的缺陷,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范家长行为。社会建立家教咨询中心,主要是引导家长用正确和适当的方法去影响、教育子女,解答家长和监护人提出的有关家教方面的疑难问题,减少家教方面的偏差和失误。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康性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关系;
父母与长辈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长辈要爱护晚辈,晚辈要孝顺长辈;
父母与邻里之间要和平共处,互相帮助;
父母对子女要平等相待,多一分体贴,少一些训斥;
多一分爱护,少一些冷淡;
多一分理解,少一些专横。对失去家庭温暖,失去父母之爱,失去家庭保护的未成年人,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对其给予特别关心、教育和保护,对生活有困难的应给予经济救助,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 规范文化传媒,开辟健康的汲取文化渠道

网络、电视广播、书刊是青少年汲取校外文化的主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尤显突出,亦亟待解决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中“迷途”的根本保证。针对青少年在上网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实行“为什么上网、如何利用网络、什么时候上网”的引导,让青少年正确对待上网、正确对待网上信息,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各层面的综合引导作用,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强大合力。政府应巧妙运用行政、经济、市场、法律等手段和自身调用资源的优势,强化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管理和调控。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

其次要加强网络防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运用科技手段来防范其不利影响,充分利用现有网络防护技术,强化网络防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大网络防护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对网络的监测和管理,网络环境既要宽松自由,又要规范有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同时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没有道德约束,互联网就会诱发和滋生出比现实社会更严重的邪恶和犯罪,最终危害人类自己。

另外要推进网络的法治化进程,“法”是准绳和依据,无“法”则无“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党的十五大已经旗帜鲜明地提出依法治国。因此,要尽快把网络文明纳入法制轨道,实行以法治网。

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重视和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未来的事业是充满希望的。教育事业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站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建设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推荐访问:突围 青少年 当代 当代青少年成长和突围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突围 当代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挑战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