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时间:2022-05-25 13:20:03 手机站 来源:网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科技发展成就,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中国的科技发展成就3篇

【篇1】中国的科技发展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概况和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3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3位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它向世界宣示,中国从此进入强势的航天时代。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别人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的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神一到神十发射历程

  神舟一号 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 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虽然也是无人飞船,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神舟三号 搭载特殊乘客“模拟人”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返回: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

  飞船上搭载了一个特殊乘客“模拟人”,可以模拟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时的脉搏、心跳、呼吸、饮食、排泄等等多种重要生理参数,为把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打下了基础。

  神舟四号 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试验涉及测控与通信、飞船和火箭、发射场、主着陆场和备用着陆场、航天员、陆地和海上应急救生等系统。为了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共设计了8种救生模式,以确保在不同阶段若出现意外都能保证航天员安全返回,证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进入成熟期。

  神舟五号 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发射: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航天员:杨利伟

  2003年10月15日,注定要载入历史的名册。这一天,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现航天员单人单天飞行。航天员杨利伟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当杨利伟经过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返回陆地后,迈出舱门面对欢呼人群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俄、美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2人: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 聂海胜,操作手

  后备宇航员   第一梯队:刘伯明、景海鹏

  第二梯队:翟志刚、吴杰

  发射:2005年10月12日09时00分

  返回:2005年10月16日20时33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执行本次航天飞行任务,在绕地球飞行76圈后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神舟七号 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载人)

  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发射,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9月28日17时37分安全着陆。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主着陆区

  发射: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

  返回: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像一个从水中慢慢上浮的潜水员,航天员翟志刚头先脚后,出现在太空中。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进入太空。“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这一刻太空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标志了中国突破空间出舱技术。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期间,翟志刚与飞船一同飞过9165公里。

  神舟八号   首次空间交会对接

  发射: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

  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

  神舟九号   航天员“开”飞船

  发射: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

  返回: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承载着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6月29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神九任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神舟九号”不仅为天上的目标飞行器送人送货,还将“天宫一号”上的部分物品带回来,是第一次全面实现天地往返运输。神舟九号之前的载人航天,从发射到返回都采用自动控制,不需要人手动干预,而“神舟九号”进行的是人控交会对接。如果说以前是航天员“坐飞船”的话,神九的航天员就是在“开飞船”了。航天员要掌握飞船姿态和轨道的控制权,就如同开车,既要控制方向,又要控制速度。

  神舟十号   从“试运行”到“正常运营”

  发射: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号任务和以前最大的区别是,这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进行应用性飞行。所谓应用性飞行,有些类似美国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就是执行正常运输任务。神舟飞船已经基本定型,神舟十号没有新的大的技术变化,只做了一些小调整。

【篇2】中国的科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新中国科技艰难的拓荒者 ,李四光、华罗庚、吴阶平、钱学森、邓稼先。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就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国防军事科技、信息科技、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等领域。

一、农业方面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累计增产稻谷6亿吨。六七十年代的国力展示,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他的评语。

(2)转基因技术的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的反季栽培带来了福音

二、生物医药科技

(1)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这是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比准上市的基因治疗制品,开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局面。

(2)生物科技的突破,不仅初步改变了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还带动形成了近600亿元的现代生物。

(3)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我国第一头克隆猪。

三、国防军事科技

(1) 军事科技是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工程技术,亦称国防科技、军事科技。他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极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

(2)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简言之,我国在军事科技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议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信息科技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将单分子化学与单个原子和分子的磁性研究结合起来,利用单分子选键化学首次实现了磁性离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新的广阔前景。此项研究工作是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吸附于金表面的单个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选键化学“手术”,成功“剪裁”了分子外围的氢原子,并使其与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通过这一方法对单分子实现了精确的 “手术”操纵,调控单个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由此改变中心钴离子的自旋态,成功实现了对钴酞菁分子磁性的控制。

四、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

(1)动车、轻轨、地鉄、磁悬浮列车等新的交通运输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航空运输的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航天工程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3)2008年9月25日至28 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4)2011年11月1日5时58 ,神州八号发射

(5)2012年6月2日18时37分,神舟七号发射,第一次将中国女航员载入天空。

(6)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 ,神州十号发射

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简称“航母”、“空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舰”,是一种可以提供军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军舰,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和坐落于左右其中一侧的舰岛,航空母舰一般总是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船,舰队中的其它船只提供其保护和供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发展至今,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战最重要的舰艇之一,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的机场情况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时至今日,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总结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结构明显改善,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经济社会结构明显改善,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最综合的体现。30年来,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全球最快的增长。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由不足4千亿元增加到24.9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9.8%,增长14倍。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不足300美元提高到2480美元左右。从人均国民总收入看,我国在世纪之交已跨过低收入国家的门槛,现已稳定地成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一员。

三、 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

四、1978~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分别达到7.2%和7.1%。在改善民生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大面积地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基本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在农村,通过实施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计划,如《八七扶贫计划》、《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使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0%左右下降到2%。在城市,通过制度建设和增加资金投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可以覆盖2000多万城市居民。

五、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六、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最直接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都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不少产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钢产量、发电量和谷物产量分别由世界排名第五、第七和第二跃升为世界第一。这也使我们告别了物资短缺时代,从卖方市场走上了全面买方市场,也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和农副产品生产大国。

七、

八、产业结构明显升级

九、一般来说,经济的成长尤其是大国经济的成长,都伴随着第一产业产出比重的下降和第三产业产出比重的上升。3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明显地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78~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8.2%下降到11.3%,下降了16.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3.9%上升到40.1%,上升16.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不大,仅上升0.7个百分点。

一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十一、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其水平的高低通常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有多少人能够享受工业文明的成果。在1978年以来的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国家逐步调整完善了关于城市化的方针政策,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要顺利推进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经济技术合作。30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地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逐步建立了开放型经济体系。进出口贸易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8.3亿美元,增长105.3倍,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6.3%。2007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748亿美元,已连续10多年排在发展中国家首位。

一十二、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

一十三、过去,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我国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极不相称。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上升到5%以上,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外汇储备由不到2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上半年的1.8万亿美元。同期,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

【篇3】中国的科技发展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辉煌灿烂,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天文数理。2. 衣食住行。3.中华奇技。4.金戈铁马。5.翰墨华章。

天文数理主要表现在1天文:a.在天像记录方面:在夏商周时代人们就有日食和月食的记载;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关于流星雨和哈雷彗星的记载,这一记载比西方早六百多年;
在秦时期由最早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
宋朝时有超新星爆发的记载。B.在观测工具方面:隋唐五代时期发明了浑仪,元朝时郭守敬造了登封古观象台还发明了简仪。C.在历书方面,汉武帝时期遍布了太初历,隋唐五代时期一行制作了大衍历,元朝时郭守敬编撰了授时历,这是中国更多最精密的一半传统历书。科技方面有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手工业专著,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地理方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介绍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的专著《南方草木状》;郦道元写了历史上第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专著《水经》;
元朝时《救荒本草》《徐霞客游记》涉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城聚部落,民族风俗等诸多方面;
还有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3数学:夏商周时期发现了勾股定理:秦汉时期《七章算术》,魏晋时期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4 物理方面春秋时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声波学方面出现了曾侯乙编钟。

衣食住行方面主要体现在1,纺织:春秋时期斜织机,汉朝有手摇纺车,宋朝有提花织机。2农业方面:a。耕作技术秦汉时期有代田法,区田法;
明朝有桑基鱼塘。B.在农具发展方面,先后出现了直辕犁,耧车,耙,曲辕犁;
c.在历代农书方面,魏晋时期有齐民要术,明清时期有《农政全书》和《授时通考》3饮食多种多样,引进了许多外来品种4水利:灌溉工程有郑国渠(春秋)龙首渠(秦汉),坎儿井(清);
人工运河有邗沟、鸿沟(春秋),灵渠(秦汉),隋唐大运河(隋唐),京杭大运河(元)等5.建筑方面有许多宏伟工程,出现形式多样的建筑,并有《营造法式》(宋)和《工程做法》(清)两步建筑规范著作。6 城市: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大,并且为现代城市格局奠定了基础。7交通》交通工具不断发展,从轿子,马车到船,形式越来越多样,并且开辟了海陆丝绸之路。8医药方面有许多著名医者,如扁鹊(春秋战国)发明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
秦汉时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他被称为医圣。隋唐五代是的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
元时的金元四家;
明时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医疗方法上有针灸,并发明了人痘接种的预防保健方法。

中华奇技方面主要体现在作陶,制瓷,漆,青铜,冶金,金玉,机具等方面。1.先后出现了陶俑,釉俑(秦汉),唐三彩(隋唐五代),辽三彩(宋),紫砂(明)。2.漆的运用越来越广。3.开采冶炼和铸造工艺不断发展,装饰技法也不断发展。4.金属冶铸技术不断提高,提高热效方法也不断改进明朝时活塞风箱和焦炭炼铁法提高了炼铁质量。锻炼钢铁发明了百炼钢和灌钢技术。5.金的不断冶炼开采,使金具也不断普及,款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6.自动机械和度量衡器也不断改进和发展。

金戈铁马主要体现在武器装备由青铜长兵器逐渐过渡到铁制兵器,远射武器有弓箭,弩,诸葛连弩,床弩等;
火药武器有梨花枪、突火枪(宋),明代火箭(明)等。城垣攻防方面城防设施和攻城器械不断发展,修筑了长城。

翰墨华章主要体现在书写工具、印刷工艺、人物著作方面,具 体表现在以下而几个方面:1.笔墨纸砚的出现及发展;
2.雕版印刷的发展和活字印刷的发展。3.出现许多永垂不朽的名人和名著具体包括医药,农业,建筑,地理,军事,天文日历等多方面。

中国古代科技异常发达,但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没有首先在中国产生?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外环境存在着许多缺陷。主要体现在1.小农经济及封建的政治、经济环境限制了科技的发展:古代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历代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重本轻末”政策,力求“足食足兵”,对商人和工业采取轻视态度。在儒家文化中,虽然提到了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但又认定物质生产、商品交换及与此相关的技能、学术,乃是“小人”才从事的“末业”“小道”。“君子之学”根本不包括农、工、商等实际技艺。所谓“一天人”即天人合一,不是把天地自然视作认知的对象,而是扩大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掩盖了人与自然界的分立和斗争,这就不能激起人们对科技的热情追求。这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及强大的一以贯之的封建伦理专制统治,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思想结构。一方面人们习惯了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早出晚归”,形成了安贫乐道、缺乏进取的社会心理;另一方面人们在强大的封建伦理道德教化下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是,科学著作和科学发明被斥为异端邪说而加以拒绝。这与西方封建社会,国王的王权和宗教教权激烈争夺,形成了欧洲多中心状态的社会结构完全不同。近代科技在欧洲激烈竞争的社会结构中孕育起来,而在中国则越来越沉落。

二、科学技术的致用性和依附性

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中的求真精神相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却有着强烈的致用性。具有求真精神的近代科学,要求科学家必须牢牢立足于观察实验的经验事实基础上,摆脱一切来自主观世界的阻力和干扰,一往无前地去探索和发现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自然规律;
而具有强烈实用特征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则因受外界的影响,而成为道德伦理和权势的附属物。

各种似与现实人生无关的自然知识或抽象理论就受到漠视,任何学问只有落实到社会、道德层面才有价值。出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古代科技有着明显的政治化的实用倾向。最典型地体现在天文学、数学上。古天文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官方科学,几乎每个朝代都设有司管天文的官僚机构。

科学的发展,固然需要讲求致用。正因有社会生产的要求和实用,才激励人们从事科学活动,并取得成果。也正因有强烈的致用要求,中国古代科技才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然而,致用性毕竟是科学外在派生的属性,完全为了致用的科学不可能使人保持相对独立的、冷静理智的探索精神。缺乏独立求真精神,而一味讲求实用、从属、依附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自然很难走上近代科学革命的道路。

三、中国古代有机自然观的超前性

确实,有机自然观是现代科学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理论。但我认为,中国古代有机自然观与建立在原子论基础上形成的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机械分析的思维方式,是研究方法的两个不同阶段,但如仅仅停留在这一阶段,不上升到整体、系统、有机的把握,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科学发展也会停滞;
相反,由于中国古代科技观,强化整体有机联系,却不去重视具体的、实验的、分析的研究,必然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古代有机自然观是超前的,它不是建立在部分基础上的整体,失去了科学发展的基础,特别是这种有机自然观主要仍是为满足封建伦理道德统治服务而产生、发展,就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有机自然观科学明显的短处,正是西方科学发展所擅长的地方。如天文学,它缺乏希腊人的天体运动几何表现法,阿拉伯人用在体现投影上的几何学,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物理天文学。探索事物原因时,中国人对于这些解释方式不曾感到需要,而认为整体宇宙有机体中,作为组成部分的有机体,是各按其性质循着自己的“道”去运动的,而这种运动可用本质上“非表现性”的代数方式去解释。在逻辑学上,当西方很早就考虑形式逻辑时,中国人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因此,中国虽然相对高深,但却是超前、无根基的。它导致近代实验的、实证、归纳的、分析的自然科学很难发展起来,相反,思辨哲学不断膨胀,最终将自然对象社会化、伦理化、人际(血缘情感)化,以致强调天人合一,促使了政治伦理思想的早熟与兴盛。

四、中国古代经验科技观的滞后性

近代科学发展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祟尚经验和理性的结合。它推崇经验,以能否找到观察、实验的经验事实为建立理论的依据;并以能否在观察和实验中得到经验的证实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同时又极重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要求认识必须符合思维逻辑的规则,并经过逻辑论证,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倡导经验和理性,形成了近代科学从方法论上的突破。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发展中,没有实现经验和理性的结合,相反出现了纯粹的经验科技观,这成了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独立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综前所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尽管经验科学观、有机自然观、实用科技观都时时在为科技发展孕育着条件,但在古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经验科技观始终处于经验状态,未能上升到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和理论化;有机自然观也始终是一种有机自然观形态,没有屈身下逮与实验实证结合,相反与封建伦理学说相混合,最终失去科学探索自然的意义;
实用科技观也始终停滞在科技的实用性上,未能从中产生出科学探索的求真精神,相反在为强大的封建王权服务中,呈现出科技的依附性,再加上长期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工业和商业资本主义不发达,这一切终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失去了政治、经济、思想和物质的基础。近代科学终未能独立地在中国产

五.封闭性

1. 技术发明没有在实际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2. 科学发现处于被隔离的孤立状态,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如元代赵有钦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光源的远近、强弱和小孔、像屏的远近诸方面因素的相互关系的规律。这本来是很重要的科学发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就会探索到光度的一系列问题。但是,赵有钦就此停步了。而西方科学家取得赵有钦差不多的成就时,继续深入,终于建立起光度学这个新的学术领域,一举解决了光学上的一系列问题,显示了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开放性。

3. 科学技术知识传授途经狭窄,不易继承流传。

六.极端实用化的传统

1. 科学技术只有能直接应用,迅速见效,才能以存在和发展,否则就不加研究。2. 能用的就不思改进,更无理论的总结提高,科学技术极难深入发展。

推荐访问:科技发展 中国 成就 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中国的科技发展成就 中国的科技发展成就有哪些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